6个被执行人 5个不在家亲历执行的政协委员感叹执行难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 文/摄
昨天早上5点,夜色还很浓,天下着小雨,杭州的街上车辆很少,几乎见不到行人。记者钻进夜幕赶去杭州市西湖区法院,跟随执行人员去执行。踏着夜色赶到法院来的除了法院的执行人员外,还有几位杭州市西湖区的政协委员。他们要去考察和体验执行工作的困难和艰辛。 6点,天色微明,执行人员分两组分乘9辆警车出发执行。 转塘象山村,是记者跟随的执行组到达的第一站。执行人员敲开一栋3层农家别墅的小院门。执行人员叫着被执行人的名字进了屋。没有人应答,有些房间里住着的人自称是租客,被执行人杨某的妻子没有理会法官,顾自下了楼。“你们不要拍,钞票不是我借的,我又没犯法……”杨某的妻子向扛摄像机的记者叫道。 “我是法院的,你是杨××的妻子吧”,案件承办法官准备再写传票,“上次传你丈夫到法院,为什么不去?他人呢?” “他出去一个月了。你让我签字,我是不会签的……”杨某的妻子开始向法官抱怨。杨某的案子是个民间借贷纠纷,依照判决,杨某要支付4万余元的款项。 第一站被执行人的面也没见上。执行人员赶紧去下一家,梧桐弄78号。又是一栋漂亮的别墅。执行人员见到屋里人就询问被执行人下落,但屋里一位女士说,被执行人已经出门了,又扑了个空。相隔一条路就是梧桐弄84号,这又是个被执行人的家,但是这家大门紧锁,叫了很久无人应答。屋子2楼的玻璃幕墙破了好几块,知情人说,那是被债主砸破的。 早上8点半左右,执行人员来到了袁浦镇老沙村第5个被执行人黄某家。“哇,豪宅啊!”在院子外,大家禁不住惊呼,走进屋内后,里面的装修更让人惊叹,有人估计,光客厅里的那一盏水晶灯价格就不菲。而黄某欠的交通事故赔偿款是2万余元。 黄某总算在家。“哪个案子啊?”黄某显出很茫然的样子。等到法官说明后,并要求他去法院时,黄某的嗓门突然大起来:“你们这么多人来干什么啊,地上踩得这么脏,给我弄干净……”不过最终黄某不得不跟法官走。 总算找到一个,但是马上又吃了闭门羹。在双浦镇老沙村,执行人员在弄堂里七拐八弯后,好不容易来到了被执行人孔某的家门口,但院门紧锁,远远可见大别墅房门紧闭。敲门喊人,门始终没开。承办法官无奈地又写起传票,贴在孔某家门口的围墙上。不过传票虽然贴了,但被执行人会不会按时去法院,法官心中并没有底。 到上午9点半,执行告一段落。记者跟随的执行组连续跑了6家,5家找不到被执行人。“这么早都找不到人,白天来就更不用说了,所以我们的工作时间只有在晚上。”一位执行法官无奈地说。这么清早就上被执行人家执行,这对法院的执行人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。 一次突击执行让记者和政协委员们对执行难又有了一次深刻的体会。西湖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谢鹏云告诉记者,这个早上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执行难难在找人,难在信息难以掌握。而要破解执行难,“不仅需要法院本身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行信息机制,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,营造守法守信的大环境。” 截至记者发稿,昨天早上两组执行人员去执行了42件案件,其中查封房屋7栋,传唤被执行人5人,结案4件,标的总额15万元,但近半案件没有找到被执行人。 |